服务热线:400-123-4567

bsport体育在线官网目前中国有哪些有代园林苗木表性的入侵植物?

时间:2023-07-18 02:09:42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植物有害生物传入风险显著增加。据统计,2003到2012这十年间,全国国境口岸截获各类植物有害生物高达7882种,256万种次,外来杂草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外来杂草一旦传入定殖,有的肆意生长、挤压本地植株的生长空间,导致减产或消亡,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有的具毒副作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农业生态造成威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年经常入侵我国的杂草!

  法国野燕麦(Avena ludoviciana Durien)产于欧洲、中亚及近东,分布于英国、法国、希腊等国,是世界公认的小麦生物“杀手”,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危险杂草,主要危害亚麻、麦类、豆类、玉米等旱地植物。其在田间繁殖,种子数量多,易传播,生活力强,发育快,争光、争水、争肥能力强,有压倒麦类的生长优势,严重影响麦类的产量。由于野燕麦种子多,成熟期不一致,分蘖力强,出苗期不整齐等特点,故很难防除,被称之农作物的“杀手”。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原产北美。在中国东北已驯化,常见于田野、路旁或河边的湿地。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属于“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30年代在中国辽宁铁岭地区发现,首先在辽宁省蔓延,随后向河北、北京地区扩散。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危害小麦、大麦、大豆及各种园艺作物。

  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原产于南美洲,在欧洲中、南部,亚洲和北美归化。刺苍耳为一年生草本,花期一般为8-9月,果期为9-10月,种子繁殖,常生于路边、荒地和旱作物地。其果实具有钩刺,常随人和动物传播,或混在作物种子中散布。1974年在北京丰台区首次发现,生长在榨油厂附近的垃圾上,亦侵入农田,危害白菜、小麦、大豆等旱地作物。现已分布于我国辽宁、北京、河南、安徽。

  北美苍耳(Xanthium chinese Mill.)属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是菊科苍耳属的一类重要危险性杂草,成熟时,含有种子的木质化总苞,常常和货物混杂在一起,随货物调运、传播,由于总苞具有刺和喙,因此也常常粘附在动物以及人的衣物身上进行远距离传播。北美苍耳一旦传入、定殖,将严重影响我国农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

  硬雀麦(Bromus rigidus Roth),是国际上倍受关注的恶性农田杂草,在Groves等所著的《ebiology of Austra1ian weeds Volume 1》一书中,硬雀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为严重的16种杂草之一。在我国仅见于江西庐山,其它地区没有野生分布,为农业部862号文公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新增加的一种检疫性杂草。

  硬雀麦主要对小麦、大麦、燕麦等禾谷类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小麦地里,每平方米有100株硬雀麦,就会造成30%以上的产量损失。在摩洛哥的实验表明,用除草剂防治后,小麦产量可提高41%-171%。混杂在大麦、小麦园林苗木、燕麦田中生长的硬雀麦,影响了机械化收割作业,硬雀麦等杂草的种子大量混杂在谷物中,影响了商品的质量和出口贸易。雀麦草种子对动物有害,在牧场,坚硬的种子可以刺入动物和猎狗的眼睛、嘴巴和脚,造成外伤。硬雀麦还是许多禾谷类农作物重要病害的寄主。

  硬雀麦种子易随进口羊毛、棉花等进行传播扩散。有关研究显示,该杂草可在我国85%地区定植,对小麦等旱生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将造成严重影响,风险分析等级为高,因此我国将其增加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加强检疫与监督是防止该草传播和蔓延的有效技术措施。

  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 是一种有毒的一年生杂草,被列入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分布于北美洲、澳大利亚东北部、俄罗斯的阿尔泰山、高加索、乌克兰半岛、泰国、爱尔兰、巴西、阿根廷等。适生于亚热带地区,繁殖力很强,定殖后极难彻底根除,是禾谷类作物、大豆、玉米、麦类等多种作物地里的主要杂草,一旦入侵传播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畜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该杂草通常以蒴果、种子的形式混杂于植物原粮和种子之中,随调运和引种做远距离传播。在齿裂大戟成熟季节,可随动物的皮毛、耕作的农具、流水等传播到新的地区。也可随进口植物原粮和种子的运输过程和商品粮加加工后下脚料的抛撒、丢落而扩散传播。

  刺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与蒺藜草(Cenchrus calyculatu)不同】,为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记载台湾和海南有生长,归化植物。1978年广西凭祥也有发现。是一种生长繁殖快、带刺的恶性杂草,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直接刺伤人畜,危害谷物、甘蔗、棉花、大豆、苜蓿、菠萝、咖啡、可可以及果园、葡萄园等多种作物田。它以带刺的果实进行繁殖,可随其它作物种子等传播,为许多国家农田中危害严重的杂草。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一年生草本,高20-150厘米;茎直立,上部有圆锥状分枝,有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叶对生,具短叶柄,二次羽状分裂,裂片狭小,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上面深绿色,被细短伏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绿色,被密短糙毛。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径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宽半球形或碟形;花冠淡黄色,长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钟状,有宽裂片。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坚硬的总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中国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一批)。

  “加拿大一枝黄花”没错就是这个名字,由于工作原因,每年都要跟这货打交道。

  疯狂生长,又高又密,导致其他植物无法生存,于是每年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清除(真割草无双)

  鉴别特征: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苞片3—4层,小花白色,高1—2.5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直分布上限为2500m。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种优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控制方法:(1)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2)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3)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根部效果较差。

  鉴别特征:茎细长,匍匐或攀援,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花白色,头状花序。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兼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19年曾在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使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窒息而死,薇甘菊也可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对6—8m以下林木,尤其对一些郁密度小的次生林、风景林的危害最为严重,可造成成片树木枯萎死亡而形成灾难性后果。该种已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鉴别特征:水生型植株无根毛,茎长达1.5—2.5m;陆生型植株可形成直径达1cm左右的肉质贮藏根,有根毛,株高一般30cm,茎秆坚实,节间最长15cm,直径3—5mm,髓腔较小。叶对生,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具长1.5—3cm的总梗。花白色或略带粉红,雄蕊5。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以茎节行营养繁殖;旱地型肉质贮藏根受刺激时可产生不定芽。生长高峰期每天可生长2—4cm。花期5—10月,常不结实。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89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此后逸生导致草灾,表现在:(1)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2)排挤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3)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4)在农田危害作物,使产量受损;(5)田间沟渠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6)入侵湿地、草坪,破坏景观;(7)滋生蚊蝇,危害人类健康。

  控制方法:(1)用原产南美的专食性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防治水生型植株效果较好,但对陆生型的效果不佳。(2)机械、人工防除适用于密度较小或新入侵的种群。(3)用草甘膦、农达、水花生净等除草剂作化学防除,短期内对地上部分有效。

  鉴别特征:高1m以下,茎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一至二回羽裂,边缘具小裂片状齿。雄花序总苞碟形,排成总状,雌花序生雄花序下或生上部叶腋。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生于荒地、路边、沟旁或农田中,适应性广,种子产量高,每株可产种子300—62000多粒。瘦果先端具喙和尖刺,主要靠水、鸟和人为携带传播;豚草种子具二次休眠特性,抗逆力极强。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35年发现于杭州,为一种恶性杂草,其危害性表现在:(1)花粉是人类花粉病的主要病原之一;(2)侵入农田,导致作物减产;(3)释放多种化感物质,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控制方法:(1)用豚草卷蛾进行生物防治有良好效果;(2)苯达松、虎威、克芜踪、草甘膦等可有效控制豚草生长;(3)用紫穗槐、沙棘等进行替代控制有良好的效果。

  鉴别特征:茎丛生,高20—120cm。叶线cm,主轴波状曲折bsport体育在线官网,两侧沟状,具8—19个互生的小穗;每小穗含(2-)4—6个花。第二颖具5—9脉;芒长7—15mm。颖果长椭圆形,长4—6mm,绿而具紫褐晕。

  生物学特征: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适应性广,分蘖力较强。其籽实比小麦早熟,熟后随颖片脱落。种子繁殖。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随麦种传播。1954年在从保加利亚进口的小麦中发现。可造成麦类作物严重减产。麦种受真菌Stromatinia temulenta Prill.&Del.侵染产生毒麦碱(Temuline),能麻痹中枢神经。人食用含4%毒麦的面粉,就能引起中毒。毒麦做饲料时也可导致家畜、家禽中毒。

  鉴别特征:秆高1—1.7m,直立,不分枝。叶长达60cm,基部宽0.5—1.5cm,至少干时内卷,先端渐狭成丝状;叶舌毛环状,长1—1.8cm。圆锥花序由3—13个长(3-)5—15cm,多少直立的穗状花序组成;小穗长10—18mm,覆瓦状排列。颖先端多少急尖,具1脉,第一颖短于第二颖,无毛或沿脊疏生短柔毛;花药长5—7m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生于潮间带。植株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可随风浪传播。根系分布深达60cm的滩土中,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79年引入,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害草,表现在:(1)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2)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3)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4)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鉴别特征:高达3—7m,根茎粗壮,茎直立,分枝伸展。叶对生,卵状三角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粗锯齿,有明显的三脉,两面粗糙,被柔毛及红褐色腺点,挤碎后有刺激性的气味;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总苞圆柱状,长1cm,总苞片3—4层。花冠管状,淡黄色,柱头粉红色。瘦果狭线mm,棱上有短硬毛,冠毛污白色,有糙毛。

  生物学特性:丛生型的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瘦果能借冠毛随风传播,而成熟季节恰值干燥多风的旱季,故扩散、蔓延迅速。种子的休眠期很短,在土壤中不能长久存活。在海南岛1年开花2次,第一次4—5月,第二次9—12月。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飞机草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曾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种到泰国栽培,1934年在云南南部被发现。为害多种作物,并侵犯牧场。当高度达15cm或更高时,就能明显地影响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能产生化感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还能使昆虫拒食。叶有毒,含香豆素。用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起泡,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还能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并是叶斑病原Cercosporasp.的中间寄主。

  控制方法:先用机械或人工拔除,紧接着用除草剂处理或种植生命力强、覆盖好的作物进行替代,此外,用天敌昆虫Pareuchaetes pseudooinsulata控制有一定效果。

  鉴别特征:水上部分高30—50(-100)cm,或更高。茎具长匍匐枝。叶基生呈莲座状,宽卵形、宽卵形至肾状圆形,光亮,具弧形脉;叶柄中部多少膨大,内有多数气室。花紫色,上方一片较大,中部具有黄斑。蒴果卵形。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浮水或生泥沼中。繁殖方式以无性为主,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方式,植株数量可在5天内增加1 倍。一株花序可产生300粒种子,种子沉积水下可存活5—20年。常生于水库、湖泊、池塘、沟渠、流速缓慢的河道、沼泽地和稻田中。

  中国分布现状: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栽培,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逸生为杂草。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鉴别特征:具根状茎延长,具分枝。秆直立,高1—3m,叶宽线形,叶舌具缘毛。圆锥序大型,淡紫色至紫黑色;分枝轮生,与主轴交接处有白色柔毛;小穗成对,其中一个具柄,另一个无柄,长3.5—4mm,无芒,被柔毛。颖果棕褐色,倒卵形。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间、果园,以及河岸、沟渠、山谷、湖岸湿处。花期6—7月,果期7—9月,种子和根茎繁殖。

  原产地:地中海地区;现广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加拿大、阿根廷等高纬国家。

  中国分布现状: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福建、湖南、安徽、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河北、四川、重庆、云南。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20世纪初曾从日本引到台湾南部栽培,同一时期在香港和广东北部发现归化,种子常混在进口作物种子中引进和扩散。是高粱、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甘蔗、黄麻、洋麻、苜蓿等30多种作物地里的杂草,不仅通过生态位竞争使作物减产,还可能成为多种致病微生物和害虫的寄主。此外,该种可与同属其他种杂交。

  控制方法:(1)对混在进口种子中的种子,可用风选等方法去除;(2)配合伏耕和秋耕除草,将其根茎置于高温、干燥环境下;(3)用暂时积水的方法,抑制其生长;(4)用草甘膦或四氟丙酸等除草剂防治。

  别 名:五色梅、如意草 分类地位: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形态特征:直立或蔓性灌木,高 1-2 米,枝长可达 4 米。茎枝

  均呈四棱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的倒钩状刺。叶对生,卵形至卵 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边缘有钝齿,表面 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刚毛,揉烂后有强烈的臭味。花 密集成头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粗壮。花萼管状,膜质,花冠黄色或橙黄色,开花后变为深红色。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

  地理分布:原产热带美洲,现已成为全球泛热带有害植物。 入侵历史:明末由西班牙人引入台湾,由于花比较美丽而被广

  泛栽培引种,后逃逸。现在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 香港、广西、云南、四川南部等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

  入侵危害:常以蔓生枝着地生根进行无性繁殖。适应性强,常 形成密集的单优群落,严重妨碍并排挤其他植物生存,是我国南bsport体育在线官网方 牧场、林场、茶园和橘园的恶性竞争者,其全株或残体可产生强烈 的化感物质,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有毒植物,误食叶、 花、果等均可引起牛、马、羊等牲畜以及人中毒。

  防治方法:宜选用除草剂草甘膦(农达)进行化学防治。机械 方法宜雨后人工根除,推荐结合机械、化学和生物替代等技术措施 进行综合防治。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 50-120 厘米,叶对生,有时互生, 具叶柄,下部叶 3-5 裂,上部叶 3 裂或有时不裂。裂片卵状披针形 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锐锯齿,有三基出脉,粗糙, 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两面被短糙伏毛。雄头状花序多数圆形, 径约 5 毫米,有长 2-3 毫米的细花序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 花序。雌头状花序在雄头状花序下面上部的叶状苞叶的腋部聚作团 伞状,具一个无被能育的雌花。瘦果为总包所包被,倒卵形至长倒 卵形,果皮灰褐色至黑色。

  入侵历史:20 世纪 30 年代在辽宁铁岭地区发现,首先在辽宁省蔓 延,随后向河北、北京地区扩散,目前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 天津等省市。常生于荒地、路边、沟旁或农田中,适应性广,种子产量 高,每株可产种子 5,000 粒左右。主要靠水、鸟和人为携带传播。

  入侵危害:危害小麦、大麦、大豆及各种园艺作物园林苗木,遮盖和压 制作物生长、阻碍农业生产,影响作物产量。其散播的花粉引起人 体过敏,产生哮喘,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漂浮草本。主茎短缩、有白色成束的须 根;匍匐茎从叶腋间向四周分出,茎顶端发出新植株,植株莲座状。 叶簇生,叶片因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同,通常倒卵状楔形,先端浑 圆或截形,两面被绒毛,叶鞘托叶状,干膜质。佛焰苞小,腋生, 白色,外被绒毛,下部管状,上部张开。肉穗花序背面 2/3 与佛焰 苞合生,雄花 2-8 朵生于上部,雌花单生于下部。花果期 5-11 月。

  地理分布:原产巴西,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入侵历史:据《本草纲目》记载,大约明末引入我国。20 世纪

  50 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栽培。目前黄河以南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 以南可以露地越冬。

  殖,易被水流冲离栽培场所,带到下游湖泊、水库和静水河湾,引 起扩散。常因大量生长而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业,并导致沉水 植物死亡和灭绝,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防治方法:人工打捞,或是用暂时排水的方法使之脱离水源而 致其死亡。慎施除草剂,避免污染水体。

  分类地位:菊科 Composit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长根状茎。茎直立,高 0.3-2.5 米,

  全部或仅上部被短柔毛。叶互生,离基三出脉,披针形或线状披针 形,表面很粗糙,边缘具锐齿。头状花序小,在花序分枝上排列成 蝎尾状,再组合成开展的大型圆锥花序。总苞具 3-4 层线状披针形的总苞片。缘花舌状,黄色,雌性;盘花管状,黄色,两性。瘦果

  具白色冠毛。花果期 7-11 月。 地理分布:原产北美,在北半球温带栽培和归化。 入侵历史:1935 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20 世纪 80 年代扩散蔓

  延成为杂草。各地作为花卉引种,目前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 湖南郴州、江苏、江西等地已对生态系统形成危害。

  入侵危害:以种子和根状茎繁殖,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 传播速度快,生长迅速,生态适应性广阔,从山坡林地到沼泽地带 均可生长。常入侵城镇庭园、郊野、荒地、河岸高速公路和铁路沿 线等处,还入侵低山疏林湿地生态系统,严重消耗土壤肥力;花期 长、花粉量大,可导致花粉过敏症。

  防治方法:手工拔除并彻底根除其根状茎;采用草甘膦等除草 剂进行喷施防除。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 15-50 厘米,秆扁圆形,基部屈膝 或横卧地面而于节上生根,下部各节常分枝。叶鞘具脊;叶舌短, 具纤毛。总状花序顶生,穗轴粗糙;小穗 2-6 个,包藏在由多数不 育小枝形成的球形刺苞内,椭圆状披针形,含 2 小花,第一颖具 1 脉,第二颖具 5 脉,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二小花两性。刺苞具 多数微小的倒刺,总梗密被短毛。在潮湿的热带地方终年可开花结 实。

  入侵历史:1934 年在台湾兰屿采到标本,现分布于福建、台湾、 广东、香港、广西和云南南部等地。

  入侵危害:常生于低海拔的耕地、荒地、牧场、路旁、草地、 沙丘、河岸和海滨沙地;刺苞倒刺可附着在衣服、动物皮毛和货物 上传播;为花生、甘薯等多种作物田地和果园中的一种危害严重的 杂草,入侵后能很快扩充占领空地,降低生物多样性;还可成为热 带牧场中的有害杂草,其刺苞可刺伤人和动物的皮肤,混在饲料或 牧草里能刺伤动物的眼睛、口和舌头。

  防治方法:在花期前喷施克无踪、草甘膦等除草剂。对于草场、 草坪应及时刈割以防止其开花结实导致自然传播扩散。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 0.6-1 米,多分枝。茎下 部和中部叶卵形或椭圆形,二回羽状深裂,上面疏被疣基糙毛,下 面被较密的柔毛;上部叶无柄,羽裂或指状三裂。头状花序排成伞 房花序;总苞片 2 层,每层 5 枚;舌状花 5 枚,白色,先端 2 裂; 雄蕊 4 枚;冠毛 2,鳞片状。花果期 4-10 月。

  入侵历史:1924 年在越南北部被报道,1926 年在云南采到标本, 现已入侵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香港和福建等地。

  1,500 米都有分布,在西南分布上限可达 2,400 米;恶性杂草,对其他植物有化感作用,吸入其具毒性的花粉会造成过敏,直接接触还可引起人和家畜的过敏性皮炎和皮肤红肿。 防治方法:开花前人工拔除,生长旺季在其叶上喷施克无踪、草甘膦等除草剂。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粗壮,有纵沟槽,高 5-200 厘米。 叶有短柄,交互对生,长圆状矩圆形,具基出 3 脉,叶缘具齿。头 状花序紧密地积聚在很短的花序梗顶端,呈平顶形伞房状或蝎尾状 圆锥花序,花黄色,小花总苞片 2-5 枚,边缘花能育,舌状花长圆 形,管状花冠筒不显著,雄蕊 1。瘦果黑色,具 10 条纵肋,稍扁平, 无毛。花果期 6-10 月。

  于天津、河北等地,有继续扩散蔓延的趋势。 入侵危害:世界著名入侵种之一,恶性杂草,植株高大。种子 4-6 月陆续发芽,生长极快,适应性极强。严重消耗土壤肥力,导致 农作物减产,其根系能产生化感物质,抑制其他生物生长,并最终 导致其他植物死亡,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高 50-100 厘米,茎多分枝,具棱;有毛或近无毛。叶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稀疏不整齐的大锯齿,具短柄,下面有散生油点并沿脉稍有毛,下部的叶较宽大,上部叶逐渐狭小而近全缘。花两性及 雌性,通常 3-5 个团集,生于上部叶腋;花被裂片 5,较少为 3,绿 色;雄蕊 5;花柱不明显,柱头通常 3,较少为 4,丝状,伸出花被外。 胞果扁球形。花果期在夏、秋季节,种子细小,结实量极大。

  地理分布:原产中、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 入侵历史:1864 年在台湾省台北淡水采到标本,现已广布于北

  京、山东、陕西、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 香港、广西、湖南、湖北、重庆、贵州、云南等地。通常生长在路 边、河岸等处的荒地以及农田中。

  入侵危害:在长江流域经常是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或建群种,种 群数量大,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极易扩散,常常侵入并威胁种植 在长江大堤上的草坪。含有毒的挥发油,对其他植物产生化感作用。 也是花粉过敏源,对人体健康有害。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 30-100 厘米;茎直立,多分枝, 有纵条纹,绿色或带紫色,无毛或稍有柔毛。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 披针形,先端圆钝,具小凸尖,叶柄基部两侧各有 1 刺。圆锥花序 腋生及顶生;苞片在腋生花簇及顶生花穗的基部者变成尖锐直刺, 在顶生花穗的上部者狭披针形,花被片绿色,顶端急尖,具凸尖, 中脉绿色或带紫色。胞果长圆形,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在中部以 下不规则横裂。花果期 7-11 月,种子细小,结实量极大。

  地理分布:原产热带美洲,目前中国、日本bsport体育在线官网、印度、中南半岛、 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皆有分布。

  入侵历史:19 世纪 30 年代在澳门发现,1857 年在香港采到。 现已成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的常见杂草,广布于陕西、 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福建、台湾 等地。

  入侵危害:入侵旷地、园圃、农耕地等,常大量孳生危害旱作 农田、蔬菜地及果园,严重消耗土壤肥力,成熟植株有刺因而清除 比较困难,并伤害人畜。

  形态特征:常绿大型藤本,长可达 10 余米。根状茎粗壮。叶卵形至近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稍肉质,腋生珠芽(小 块茎)常多枚集聚,形状不规则。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纤细, 弯垂;花小,白色。在我国一般不结果。

  入侵历史:20 世纪 70 年代从东南亚引种,目前已在重庆、四川、 贵州、湖南、广西、广东、云南、香港、福建等地逸为野生。

  入侵危害:以块根、珠芽、断枝高效率繁殖,生长迅速,珠芽 滚落或人为携带,极易扩散蔓延,由于其枝叶的密集覆盖,从而导致下面被覆盖的植物死亡,同时也对多种农作物有显著的化感作

  防治方法:机械拔除,地下要彻底挖出其块根,同时彻底清理 地上散落的珠芽,连同茎干一起干燥粉碎或者深埋,避免再次孳生 蔓延。化学防治宜在幼苗期,成年植株抗药性很强。

  形态特征:植株高 20~140cm,茎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具纵棱,密生短 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卵形至卵状菱形,长 5~12cm,宽 2~6cm,先端急 尖至微凹,有小短尖,两面及边缘有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由多数穗状花 序形成;苞片及小苞片钻形,顶端具芒尖;花被片 5,白色,具 1 浅绿色中脉。 雄蕊 5 枚;柱头 3 枚。胞果扁球形,包裹在宿存花被内,周裂。种子圆形至倒卵 形,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

  入侵历史:19 世纪中叶发现于河北和山东。本种的入侵途径主要为人工引 种或农产品运输传播扩散。现主要分布于安徽、北京、甘肃、广东、广西、贵州、 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 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台湾、天津、西藏(芒康)、新疆、云 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主要危害棉花、豆类、瓜类、薯类、蔬菜等多种旱作物。该植物 可富集硝酸盐,家畜过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反枝苋可与其他多种美洲苋属植物 杂交,如绿穗苋、鲍氏苋、尾穗苋和刺苋等。此外,反枝苋还是桃蚜、黄瓜花叶 病毒、小地老虎、美国盲草牧蝽、欧洲玉米螟等的田间寄主。

  控制方法:(1)机械防治:结果前拔除;(2)化学除草剂,防除效果良好, 如阿特拉津、乙草胺、烟嘧黄隆等作用于玉米地化学防除;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用于大豆田除草;敌草隆、恶草灵用于棉花地除草。

  形态特征:茎高 25~100cm,无毛。茎直立,有条棱,稍肉质,上部略分枝。 基生叶倒披针形,花后凋落;茎中部叶线mm, 主脉明显,侧脉不显著,无柄;上部叶渐狭窄,全缘,无柄,无毛。头状花序, 多数在茎顶端排成圆锥状,总苞钟状,总苞片 3~4 层,外层较短,内层较长,线 状钻形,边缘膜质,无毛;舌状花细狭,淡红色,长与冠等或稍长;管状花 多数,花冠短于冠毛。瘦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 1.5~2.5mm,有 5 纵棱,冠毛淡 褐色,长 3~4mm。

  入侵历史:1827 年在澳门发现。本种可产生大量瘦果,果具冠毛随风散布 入侵。现分布于安徽、澳门、北京、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 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台湾、天津、香港、云南、 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喜生于潮湿的土壤,沼泽或含盐的土壤中也可以生长,常沿河岸、 沟边、洼地、路边、海岸蔓延,侵入农田危害棉花、花生、大豆、甘薯、水稻等 作物,也常侵入浅水湿地,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景观。

  控制方法:钻形紫菀以种子为繁殖器官,故在植物开花前应整株铲除,也可 通过深翻土壤,抑制其种子萌发;加强粮食进口的检疫工作,精选种子;并使用使它隆、二甲四氯等进行化学防除。

  形态特征:植株高达 1.2m。茎钝四棱形,直立,无毛或有时上部稀被柔毛。 叶对生,茎下部叶常于花前枯萎;中部叶为三出复叶,或稀为 5~7 小叶的羽状复 叶,小叶边缘有锯齿;上部叶小,线 裂或不裂。头状花序直径 8~9mm。 总苞片 7~8 枚,线状匙形,基部被短柔毛。舌状花白色或黄色,1~5 朵,有时无; 筒状花黄色,裂片 5,两性结实。瘦果条形,黑色,略扁,具四棱,上部有刚毛; 冠毛 3~4 条,芒状,具倒刺。

  地理分布: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入侵历史:1857 年在香港被报道,本种随进口农作物和蔬菜带入中国,由于瘦果冠毛芒刺状具倒钩,可能附着于人畜和货物携带到各处而传播。现分布于 安徽、澳门、北京、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 江苏、江西、山东、山西、四川、台湾、天津、西藏、香港、云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常生于农田、村边、路旁及荒地,是常见的旱田、桑园、茶园和 果园的杂草,影响作物产量。该植物是棉蚜等病虫的中间寄主。

  控制方法:在开花之前人工清除最好,或是氟磺胺草醚水剂喷雾防治,效果 较好。

  形态特征:植株高 40~120cm,全体绿色。茎直立,具纵条纹,疏被长硬毛, 上部分枝。茎下部叶倒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锯齿或 全缘,茎中部和上部叶较小,线状披针形或线形,疏被短毛。头状花序茎 3~4mm, 排列成顶生多分枝的圆锥花序;总苞近圆柱状;总苞片 2~3 层,黄绿色,线状披 针形或线形,顶端渐尖;外围花雌性,细筒状,长约 2.5mm,檐部 4 齿裂,稀为3 齿裂。瘦果长圆形,长 1.2~1.5mm,冠毛污白色。 地理分布:原产北美洲,现广布世界各地。

  入侵历史:1860 年在山东烟台发现。现分布于bsport体育在线官网安徽、澳门、北京、福建、 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 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台湾、天津、 西藏、香港、新疆、云南、浙江、重庆。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国分布最广的 入侵物种之一。

  入侵危害:该植物可产生大量瘦果,蔓延极快,对秋收作物、果园和茶园危 害严重,为一种常见杂草,通过分泌化感物质抑制邻近其他植物的生长。该植物 是棉铃虫和棉蝽象的中间宿主,其叶汁和捣碎的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控制方法:通常通过苗期人工拔除。化学防治可在苗期使用绿麦隆,或在早 春使用 2, 4-D 丁酯防除。

  形态特征:植株高 80~150cm,全体灰绿色。茎直立,具纵条纹,被灰白色 短糙毛和开展的疏柔毛,上部分枝。茎下部叶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 基部渐狭成柄,边缘上部具疏的粗锯齿,下部全缘;中部和上部叶较小,叶两面, 尤其是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头状花序直径 5~8mm,排列成顶生多分枝的圆锥花 序;总苞近短圆柱状;总苞片 3 层,灰绿色,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被短糙毛;外 围花雌性,多层,细筒状长约 4mm,顶端舌片淡黄色或淡紫色;管状花位于花 序内方,长约 4mm,檐部 5 齿裂。瘦果线mm,冠毛初白 色,后边黄褐色。

  入侵历史:19 世纪中期引入我国。本种通过风传播带冠毛的种子,也可经 人为和交通工具携带传播扩散。现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 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吉隆)。

  入侵危害:该植物可产生大量瘦果,瘦果可借冠毛随风扩散,蔓延极快,对 秋收作物、果园和茶园危害严重,为一种常见杂草,通过分泌化感物质抑制邻近 其他植物的生长。

  控制方法:通常通过苗期人工拔除。化学防治可在苗期使用绿麦隆,或在早春使用 2, 4-D 丁酯防除。

  形态特征:植株高 30~120cm。茎直立,上部有分枝,被糙伏毛。基生叶长 圆形或宽卵形,长 4~15cm,宽 1.5~3cm,基部渐狭成翼柄状,边缘具粗齿;茎 生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尖,边缘有少数齿或近全缘,具短柄或 无柄。头状花序直径 1.2~1.6cm,排成疏圆锥状或伞房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 层;外围的雌花舌状,舌片线形,白色或淡蓝紫色;中央的两性花管状,黄色。 瘦果长圆形,边缘翅状。冠毛污白色,刚毛状。

  地理分布:原产北美洲,现广布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除内蒙古、宁夏、海南外,各地均有采集记录。

  入侵危害: 1827 年在澳门发现。本种可产生大量具冠毛的瘦果,瘦果可借 冠毛随风扩散,蔓延极快,对秋收作物、桑园、果园和茶园危害严重,亦可入侵 草原、牧场、苗圃造成危害,也常入侵山坡湿草地、旷野、路旁、河谷或疏林下, 排挤本土植物。该植物还是害虫地老虎的宿主。

  控制方法:开花前拔除或开展替代种植,当一年蓬入侵面积比较大时可采用 化学防治,先人工去除其果实,用袋子包好,再拔除,或结合化学防治。

  形态特征:植株高 0.3~1m。茎单一或于下部分枝,散生贴伏的短柔毛和腺 状短柔毛。叶对生,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 1.5~5.5cm,宽 1~3.5cm,具 3 出 脉或不明显的 5 出脉,叶柄长 1~2cm;上部叶较小,通常披针形。头状花序有长 梗,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花序梗的毛长约 0.2mm;总苞半球形或宽钟状;直径

  3~6mm;小花 25~30,蓝紫色。瘦果黑色或黑褐色,长 1~1.5mm,具 3~5 棱。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现广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

  入侵历史:20 世纪 80 年代在香港发现,本种为其他作物引种过程中种子混 杂或随观赏植物盆钵携带进行长距离传播入侵,在入侵地瘦果可通过人为和交通 工具携带传播扩散。现分布于澳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云南。

  入侵危害:该植物所到之处,其他低矮草本逐渐被排挤,在华南果园中,它能迅速覆盖整个果园地面。由于其对土壤肥力吸收能力强,能极大地消耗土壤中 的养分,对土壤的可耕性破坏严重,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同时能分泌一种有毒 恶臭物质,影响家畜觅食。

  控制方法:可在其种子成熟之前将路边、坡地、果园等处的植株除掉,根据 假臭草具有无性繁殖特性,在危害面积较小时,应将所有的根状茎挖出并烧毁; 还可以利用百草枯或草甘膦等除草剂防治,建议在开春早期的幼苗阶段。针对假臭草易入侵的土地加强管理,清除后可重新植被或种植农作物,以加大假臭草的

  形态特征:高 40~12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节上具三叉状棘刺。叶狭 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 3~8cm,宽 6~30mm,边缘 3~5 浅裂或不裂,全缘, 中间裂片较长,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背面密被灰白色毛;叶柄细,长

  5~15mm,被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球状,生于上部,总苞片一层, 雄花管状,顶端裂,雄蕊 5;雌花序卵形,生于雄花序下部,总苞囊状,长 8~14mm, 具钩刺,先端具 2 喙,内有 2 朵无花冠的花,花柱线 个长椭圆形瘦果。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现在欧洲中、南部,亚洲和北美归化。 入侵历史:1974 年在北京丰台区发现,生长在榨油厂附近的垃圾上。本种果实

  具钩刺,常随人和动物传播,或混在作物种子中散布。现分布于安徽、北京、河北、 河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

  入侵危害:刺苍耳全株有毒,以果实最毒,鲜叶比干叶毒,嫩枝比老叶毒, 其中毒症状出现较晚,常于食后二日发病,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有时腹 泻、乏力、烦躁。重者肝损伤出现黄疸,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而出血,甚至昏迷、 惊厥、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bsport体育在线官网。本种可入侵农田,危害白菜、小麦、大 豆等旱地作物;对牧场危害也比较严重。

  控制方法:开花之前进行人工拔除,并加强检疫,特别是防止随进口大豆和羊毛带入。

  形态特征:全株被短柔毛和倒向的长硬毛,茎缠绕,多分枝。叶互生,叶片 宽卵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叶柄长 5~9cm。花腋生,1~5 bsport体育在线官网朵,总花 梗与叶柄近等长;苞片线cm,基部被 开展的长硬毛。花冠漏斗状,直径 4~6cm,紫色、淡红色或白色;雄蕊 5,不等 长;子房 3 室,每室 2 胚珠,柱头头状,3 裂。蒴果近球形,直径 9~10mm,无 毛,3 瓣裂;种子黑色或禾秆色,卵球状三棱形,表面粗糙。

  入侵历史:1890 年我国已有栽培。本种主要为人为引种而引起的传播和扩 散,现分布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 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 西、上海、四川、台湾、天津、西藏、香港、新疆、黑龙江、云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旱田、果园及苗圃杂草,可缠绕和覆盖其他植物,导致后者生长 不良。

  控制方法:可在幼苗期人工铲除,亦可在结果前刈割灭除。化学防除,二甲四氯和 2,4-D 丁酯,可使圆叶牵牛种子不能萌发,幼苗致死,叶片喷洒可杀灭圆叶牵牛成熟植株。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丛生,具须根,植株高 20~90cm。杆圆柱形,中空, 有时外倾呈匍匐状,常自基部分枝。叶鞘扁平,除鞘口缘毛外,其余无毛;叶舌 长 0.6~1.8mm;叶片长4~27cm,宽 1.5~5(~7.5)mm,上面粗糙,下面无毛。 穗形总状花序长 1.5~8(~10)cm;小穗 2~3(~4)枚簇生成束,其外围由不孕 小枝愈合形成刺苞,刺苞近球形,长 8.3~11.9mm,宽 3.5~6mm;刺苞具刺 45~75 枚;外轮刺多数,常为刚毛状,有时反折,比内轮刺短;内轮刺 10~20 枚,钻形, 长 3.5~7mm,基部宽 0.5~0.9(~1.4)mm;刺苞及刺的下部具柔毛;小穗卵形, 无柄,长(4~)5.8~7.8mm,宽 2.5~2.8mm;第一颖长 0.8~3mm,第二颖长 4~6mm, 具 3~5 脉;第一小花常雄性,外稃长 4~6.5mm,具 3~7 脉;花药长 1.5~2mm; 第二小花外稃质硬,背面平坦,顶端尖,长 4~7(~7.6)mm,具 5 脉,花药长0.7~1mm。颖果卵形,长2~3.8mm,宽 1.5~2.6mm,黄褐色或黑褐色,包藏于刺 苞内。

  入侵历史:20 世纪 70 年代分别在辽宁和北京发现,本种刺苞可挂棉花、衣 物、皮毛及交通工具上进行传播。现分布于北京、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

  入侵危害:农田恶性杂草,危害玉米、旱稻、番薯、花生、大豆等旱地作物, 入侵草原牧场,刺苞常扎伤人畜。

  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机械铲除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进行防控。加 强植物检疫,防止其种子传入,重点调查铁路、车站、公路沿线、农田、草场、 果园、林地等场所,一经发现随即铲除,防止扩散蔓延。结合中耕,及时铲除幼 苗期少花蒺藜草,在 4 叶期以前,在根系下扎和茎分枝产生之前,进行机械铲除 或人工除草。大面积发生时可采用化学除草剂,如西玛津可湿性粉剂、氟乐灵乳油、拉索乳油等化学防除。在叶面积均匀喷雾,防除效果较好。

  d最具代表性的我想就是“凤眼莲”了,也就是题主所说的水葫芦。首先凤眼莲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1884年世界园艺会引入美国,1901年被引入中国。因为凤眼莲有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养殖要求低,管理粗放,甚至有提供养料功能,所以在中国开始了大面积养殖。但一开始中国引进凤眼莲并不是为了净化水质,而是为了弥补饲养生猪饲料不足的情况。并且成功解决了生猪饲料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水域。当时人们称凤眼莲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但是凤眼莲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它会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快速生长。导致的后果就是,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导致水源缺乏氧气,富营养化等等。人们认识到这个危害后,开始处理“水葫芦”的过度繁殖问题,但该植物根须发达,且互相粘连,繁殖迅速,难以彻底毁根。至此以后,对“水葫芦”的防治和管理也成了一个复杂的课题。我想这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侵略性植物了


标签:园林苗木

【产品推荐】

网站地图